• · 发展历程
1936

时局动荡,药物所于成立次年(1933年)搬迁至上海; 1936 年,搬迁至武康路。

1956

药物所重点寻找治疗血吸虫病、高血压病及肿瘤等疾病的新药,并发展新抗生素的研究,在我国的药物研究格局中发挥着“火车头”的作用。

1970
年代

药物所发展出合成化学、植物化学、抗生素、药理学、分析化学等八个研究室,附设实验工厂。1978年,更名为“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1990
年代

上海药物所完成了科研总体布局,形成了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化学、药理学、毒理学、药物分子设计等主要学科方向。

2014

中科院党组夏季扩大会议决定以上海药物所为主体建设“中国科学院药物创新研究院”。2016年,药物创新研究院在17个四类机构中评定为A档,进入正式运行阶段。

1932

中国第一位有机化学博士赵承嘏教授在北平建立“国立北平研究院药物研究所”。

 
新中国成立

中国科学院正式成立,接收药物所。1953年3月命名为“中国科学院药物研究所”。1958年,搬迁至岳阳路320号。在这里安居45年。

1960
年代

药物所推广应用实验室成果,创制了一批重要的新药,例如延胡索乙素、加兰他敏、制霉菌素等。

1980
年代

上海药物所承担了国家重大攻关项目、863项目,取得了“青霉素酰化霉基因工程菌中试”、“二巯基丁二酸”、“美登素全合成”等在国内外有影响的研究成果。

2003
年5月

上海药物所整体搬迁至张江高科技园区,跨入了有史以来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第四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