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第十五期研究生指导教师培训班在沪举行

  为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及中国科学院大学对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提升研究生导师教学、科研与育人能力,推动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10月11日,由中国科学院大学主办,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承办的中国科学院大学2023年第十五期研究生指导教师培训班在上海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校长金德鹏、上海药物所所长李佳等领导和专家出席会议。来自中国科学院大学32个培养单位的近300名研究生导师参加培训。会议由上海药物所副所长赵强主持。
  李佳首先作开幕致辞。他回顾了上海药物所91年的发展历程,介绍了研究所在新药研发、基础研究和研究生教育等方面取得的成绩。他指出,研究生是未来抢占科技制高点的生力军,要高度重视研究生教育在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工作一体化中的重要作用。研究生导师要胸怀“国之大者”,既要树立高尚的师德师风,遵循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又要结合当代研究生群体特征,不断革新工作方式方法,切实提高教书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金德鹏作了题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科教融合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指导报告。他全面介绍了国科大科教融合的办学理念、办学方针和办学成效,以及今后深化科教融合的思路与目标、谋划与举措,同时特别培训了“大思政”和导学思政的内涵、师生问题的合理处理等。他希望参会导师切实发挥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的岗位职责,努力为党、为国家培养更多拔尖创新人才和未来科技领军人才。
  陈凯先作了题为《做科研道德与师德师风建设的表率,促进科技创新健康发展》的指导报告。他指出当前生物医药科技创新前沿和研发热点,勉励导师们当好引领国家科技创新的战略科技力量,并围绕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系统阐述了当好科研道德和师德师风建设表率的重要意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科研诚信建设办公室监督二处副处长杨亮在报告《弘扬科学家精神,严守科研诚信底线——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再建新功》中,结合大量案例介绍了自然科学基金委推进“教育、激励、规范、监督、惩戒”五方面一体的科学基金科研诚信体系建设以及在学术生态建设方面发挥的独特作用,给导师提供了鲜活的警示教育。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论文质量监测处处长李恒金围绕如何提升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作了《开展高质量学位论文质量监测服务,助力高层次自主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报告。他从国家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进程、学位论文抽检工作体系与监测服务、国内学位论文质量概况、学位论文评审中常见问题及专家建议等方面系统阐述了学位论文质量监测服务对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
  国科大学生工作部部长、学生处处长王岗介绍了国科大学生工作情况及有关方针政策,以真实事例分享了学生培养进程中的关键环节及处置方案,帮助导师开阔思路,提升师生关系处理技巧。
  原华东师范大学光华学院院长温玉亮教授以《师和生,亦师亦友》为主题分享了他用心、用情、用力处理师生关系的心得。中国科学院原创新药研究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上海药物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徐华强研究员分享了团队平台氛围和导师人格魅力对于高质量研究生培养的深层意义。
  本期培训班进一步明确了导师立德树人的职责目标,强化了导师作为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的意识,为国科大研究生导师搭建了良好的学习与交流平台,为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发挥了积极作用。
上海药物所副所长赵强主持会议

培训班现场

上海药物所所长李佳做开班致辞

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校长金德鹏做指导报告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做指导报告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科研诚信建设办公室监督二处副处长杨亮作指导报告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论文质量监测处处长李恒金做指导报告

国科大学生工作部部长、学生处处长王岗作指导报告

原华东师范大学光华学院院长温玉亮教授做指导报告

中国科学院原创新药研究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徐华强研究员做指导报告

与会人员合影
 
(供稿部门:研究生教育处;供稿人:林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