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讲

  2019年8月26日,上海药物所“药学前沿承嘏讲坛”第二十四讲在承嘏厅举行。上海交通大学徐天乐教授应邀作了题为“How lab head becomes more effective and productive?”的专题报告。药物所李佳所长主持报告会,百余位科研人员和研究生参加了本次报告。

  徐天乐教授曾先后在中国科技大学、中科院神经所和上海交通大学基础医学院工作,科研经历丰富。报告中他没有过多介绍具体的科研成果,而是另辟蹊径地以自己丰富的科研生涯为例,向与会人员分享了他对“高效与多产“的理解,并总结出“高效与多产”的三个重要指标:系列工作的发表、持续的基金资助和培养优秀学生。围绕上述三个目标,他从科研与项目管理、教学与人才培养、学术交流与公共服务等方面介绍了他的心得。

  在科研与项目管理方面,他始终围绕脑疾病机制与新靶标确证,构建了系统的研究体系,通过对前沿科学问题的持续挖掘,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发表了多篇高水平论文。从离子通道到神经环路的功能调控及其机理研究,他重点关注酸敏感离子通道(ASIC),在新配体、新功能以及调控新机制方面连续获得2个基金委重点项目和1个科技部973项目资助;从学习记忆到情感障碍研究,连续获得2项基金委重点项目和1个重大研究计划集成项目。在上述重大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他非常注重团队成员间的合作,充分结合不同研究领域的技术优势,避免单一学科解决问题思路和方法的局限性,不仅在成果产出上硕果累累,也在合作过程中培养出多位科研骨干。例如,在ASIC配体发现方面,他在过去10年间通过与药物所蒋华良课题组阳怀宇研究员合作,基于ASIC晶体结构,运用计算生物学、化学生物学和神经生物学相结合的综合性技术手段,发现了ASIC3激动剂——小分子GMQ,现已成为ASIC领域的新型工具药,并推动了ASIC天然新配体及内源性配体的发现。相同方案还成功运用于KCNQ2、TREK1等离子通道小分子的发现。

  谈及如何培养优秀人才,徐教授首先要求注重教学质量。他花费大量精力主编和主讲了《神经生物学》、《神经科学前沿》等多门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通过设立导师指导小组、国内外学术交流会议、毕业预答辩、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等多种方式培养和引导学生成长。他强调研究生及博士后进入实验室就要从“团队、个人、科学”三个维度进行思考,包括对团队整体目标的认识和贡献度、对个人的定位和发展目标、对重大科学问题创新性设想的思考,坚持新颖性、独特性与系统性,实现从论文到个体全面发展的跨越。正是在这种“工作自主、行为自律、学术自由、满足规范、展现自我、成就彼此”的良好氛围下,他实验室每一个成员都能得到全面而个性的发展,已有十多名学生在毕业后成为了独立课题组长,今年又有三名成员获得了青年科学基金。

  在公共服务方面,徐教授牵头成立了上海市教委“脑认知原理解析”重点核心创新团队,并以此团队为基础,组织交大基础医学院、瑞金医院、儿童医学中心、精神卫生中心联合申报了上海市科委重点项目《感知认知神经网络的功能及其障碍机制》,围绕“脑认知原理”这一科学前沿,聚焦“中国脑计划”这一国家需求,利用交大医学院脑疾病优势,牵头开展“以疾病为导向”的脑科学研究,建立三大平台(脑疾病临床转化研究平台、医学影像与人工智能平台、基础神经生物学研究平台),面向三类人群(精神疾病人群、儿童人群、老年人群),研究三类疾病(精神障碍疾病、脑发育与脑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在认知神经环路基础、认知障碍相关疾病、认知原理转化应用三个领域实现“项目-团队”一体化发展,在科研道路上追求卓越,攀登高峰。

  徐教授的报告视角独特、感悟深刻,不仅秉承了“承嘏讲坛”传播科学人文思想的主旨,也让在场青年科研人员深受启发,领悟到“重科研的同时重管理、重思考、重合作”才能促使科研“高效且多产”。而研究生也应将个人发展与实验室整体规划有机结合,抓住展示自己的机会,设定更高的发展目标。会后,李佳所长为其颁发了讲坛纪念证书。

  徐天乐教授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解剖学与生理学系主任,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03)、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4)。多次主持科技部973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发表论文100余篇,被引用4000余次,部分成果被Neuron、Science Signaling、Journal of Neuroscience以及Faculty of 1000等作为热点论文推荐。

  本期讲坛由上海药物所主办、新药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中科院受体结构与功能重点实验室联合承办。

上海交通大学徐天乐教授作主题报告

李佳所长为徐天乐教授颁发讲坛证书

报告现场

(供稿部门:中科院受体结构与功能重点实验室;供稿人:刘璐、李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