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时报】上海药物所红斑狼疮新药获准进入临床研究 治疗费用有望大减

  本报记者 杨珍莹浦东报道

  日前,治疗自身免疫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的1.1类候选新药“马来酸蒿乙醚胺”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核准的I、II、III期临床研究批件,即将启动临床研究,该新药由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左建平研究组与李英研究员历时15年研发。由我国自主研发的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新药一旦问世,意味着治疗费用将大大降低。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难治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长期缺乏新型治疗药物。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达数百万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药物研发是国际药学界公认的最具挑战性的研究领域之一。

  目前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治疗仍然以糖皮质激素为基础,联合使用非特异性抗炎、免疫抑制剂,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疾病的进程,但长期使用造成病人免疫功能低下等多种并发症是导致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因此,针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研发新型治疗药物已成为当今医学和药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青蒿是我国特有的中草药资源,2000年起,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科研人员针对青蒿素类化合物,开展了以免疫调节活性为导向的药物化学与药理学相结合的系统研究,合成了多系列的新型青蒿素衍生物,发现了一批具有更强免疫抑制活性以及口服吸收良好的水溶性衍生物。

  通过成药性的研究评价,最终确定了马来酸蒿乙醚胺作为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1.1类候选新药,十余年的研究证实其能够抑制自身免疫异常反应,恢复机体的免疫平衡。

  据了解,马来酸蒿乙醚胺是由我国科学家自主创制的以系统性红斑狼疮为适应症的候选新药,2项专利获中国、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国授权,得到国家新药创制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等项目的支持,是中国科学院实施“率先行动”计划和中国科学院药物创新研究院建设取得的阶段成果。

(原载于《浦东时报》2015-05-27 第1版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