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联合国糖尿病日大型主题会举行

由上海市糖尿病康复协作专业委员会主办、《家庭用药》杂志社承办的“2010·上海 第四届联合国糖尿病日大型主题会”于11月13日—14日在上海图书馆会议展览中心隆重举行。现场气氛热烈,丰富的活动内容吸引了上万名群众。主题会活动内容丰富,72位优秀的糖尿病专家进行现场免费咨询,台前人头攒动;著名内分泌专家开展8场专题讲座,让人感到不虚此行;免费测试血糖服务对参会者关怀备至;糖尿病知识图片展,图文并茂,简单易懂;现场还发放万余本《家庭用药·糖尿病特辑》,参会者争相领取……。

糖尿病是人类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也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目前我国已成为糖尿病发病的“重灾区”,糖尿病已经成为心脑血管疾病、失明、截肢以及肾衰的最主要原因。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组织的一项对20岁以上人群的最新大型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成人糖尿病的患病率已达9.7%,约9 200万,糖尿病前期(指那些血糖升高了,但还没得糖尿病的人,专业上包括糖耐量减低和空腹血糖受损两种情况)人群达15.5%,人数多达1.48亿。也就是说,每四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是糖尿病患者或正处于糖尿病前期。上海目前的糖尿病患者就已超过100万。尤其需要警觉的是,大多数糖尿病患者(60.7%)未被诊断和治疗。

今年联合国糖尿病日的主题是“糖尿病教育与预防”,口号是“控制糖尿病,刻不容缓”,旨在号召政府实施有效的策略和政策,预防和控制糖尿病,维护糖尿病患者和高危人群健康;号召公众认识糖尿病的严重危害,知晓如何避免和延缓糖尿病及并发症的发生;号召糖尿病患者通过健康教育增强糖尿病的防治意识和技能;号召医务人员更新糖尿病知识,将循证医学证据应用于实践。糖尿病是可防可治的,虽然糖尿病的危害在于并发症,但是60%的并发症是可以治好的,因此,人们应该密切关注糖尿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著名内分泌学专家、上海市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主任委员、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刘志民教授强调说,糖尿病是可防可治的,首先应尽可能地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如果发生了糖尿病,只要能够查出,尽量进行干预,就能减少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有效地降低致残致死率。对于普通大众而言,最重要的而且能够掌控的就是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并及时进行糖尿病筛查,尽早发现和及时治疗。

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包括年龄在45岁以上、超重和肥胖(体质指数数≥25)的人,父母有糖尿病、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和/或高甘油三酯血症的人;有高血压和/或心脑血管病变的人;年龄≥30岁有妊娠糖尿病史的妇女,或曾分娩巨大婴儿(出生时体重≥4千克)的妇女;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妇女;常年不参加体力活动的人;使用一些特殊药物者如糖皮质激素、利尿剂等的人。这部分人更应加强糖尿病的筛查,以及早发现糖尿病。 

最重要的糖尿病筛查方法就是口服糖耐量检查(也称OGTT)。任何两次测得的空腹血糖超过7毫摩尔/升,或任何时候的血糖(随机血糖)超过11.1毫摩尔/升,均可诊断为糖尿病。若这两项均没有达到,可进一步查口服75克葡萄糖后2小时的血糖以诊断病情。筛查时要注意一个问题,早期糖尿病往往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要表现,如果只查空腹血糖而不查餐后血糖,大概会有30%的糖尿病患者被漏诊。所以,如果测出来空腹血糖超过5.6毫摩尔/升,都应该进一步做餐后2小时血糖检查以明确诊断。

他还指出,对于糖尿病高危人群,“饮食控制+运动”为主要内容的生活方式干预可以降低50%的糖尿病发生率,而药物仅能降低30%,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可达到长期延迟发病的效果。

背景资料:

联合国糖尿病日的由来

199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把每年的11月14日定为“世界糖尿病日”,号召世界各国在这一天广泛开展糖尿病宣传、教育和防治工作,以推动国际糖尿病防治事业的开展。联合国于2006年底通过决议,从2007年起,将“世界糖尿病日”正式更名为“联合国糖尿病日”,将专家、学术行为上升为各国的政府行为,促使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加强对糖尿病的控制,减少糖尿病的危害。

咨询现场

控制糖尿病,刻不容缓

丁健院士出席主题会并讲话

专家做专题报告

(供稿部门:家庭用药杂志社;供稿人:李学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