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媒体报道 | 纪念文章 | 图片集 | 药物所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丁光生百岁华诞 > 纪念文章
(李良泉)贺丁光生先生百岁诞辰

  丁光生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药理学家,他为人师表,知识渊博,是大家公认的学习榜样。回忆往事,我有幸曾与丁老一同劳动、合作工作,在与他相处的日子里,我得益匪浅。他为人正直、助人为乐的高尚品质和对科研的严谨精神我至今难忘,他对我一生做人和做科研都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现回忆起几件往事,与大家分享。

  一、文革期间,干部下放劳动,一起“三同”数月

  丁老与我一同被下放劳动到上海郊区梅龙镇人民公社,领导要求与农民兄弟“三同”(同吃、同住、同劳动)。丁老出身于书香门第之家,从未干过农活,但他不怕累、不怕苦和不怕脏,手抓牛粪施肥(一般人难以忍受)。丁老那时年过半百,带着一副老光眼镜,虚心向农民学习除草、挖地、施肥,满怀信心战斗在田野间。在田间休息时间,丁老与农民兄弟打成一片,谈笑风生。一位农民对我讲:老丁不像是一个大知识分子。白天干一天农活大家都很劳累,但晚上同睡在用稻草铺成的床上,丁老还热情的给我们讲古今中外的有趣故事,我们都听得津津乐道,忘掉了疲劳,不知不觉进入了梦乡。

  二、学风严谨,一丝不苟,是我们科研工作者的典范

  我与丁老虽不在同一个研究室,他在药理室,我在合成室,但我们有研究工作的合作,共同发表过抗心律失常新药常咯啉的论文。我记得他对论文的修改非常严谨,一字一句的再三推敲,直到确保论文内容真实,章节层次分明,文字简练。最后定稿后,寄至《中国科学》中英版编辑部,没有退回要求修改,一次通过就正式发表了。他严谨的科学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影响,也促使我在科研中非常重视“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希望现在的科研工作者保持丁老这样的科学态度。

  三、丁老的“如何做科学研究”报告,深受科技界热烈欢迎

  丁老曾做过“如何做科学研究”的报告(后面简称:报告),内容丰富,引用了很多古今中外的生动实例,深入浅出的展现在听众面前。报告当时引起科技界的轰动,每次现场都座无虚席,我也是听众之一。后来国内许多单位请他去宣讲。丁老的报告使刚从大学校门走出来的青年科学工作者特别深受教益。直到今日,我(也89岁了)还对报告的一些内容记忆犹新。报告中举例:有一年在世界生理学大会上,主办者安排了一个测试观察力的互动节目,就是一个小组正在开会讨论问题时,突然一个人拼命奔跑穿过会场,后面一个人举着手枪“啪啪”两枪用力追。这突发事件使人惊恐失措。事后,大会主席给每人一张纸和一支笔,请如实描述当时发生的情况。结果发现,开会者描述的五花八门,各不相同。此案例说明观察力有多么重要,因此丁老提示科研人员在做试验过程中要认真仔细观察整个过程,不能放过任何细节。

  报告的另一个举例也令我终身难忘。丁老告诫科研人员选题好比挖井找水,在研究题目确定之前,要充分调查研究,仔细查阅有关文献,必要时还要做一些相关实验。遵循上述原则,我在接受523任务时,查阅了大量文献,设计了青蒿素衍生物的合成路线,为找到优于青蒿素的衍生物、圆满完成上级交给药物所的任务做了一点点贡献。

  四、人民的好代表,平易近人的贴心人

  几十年前,每逢大年初一清晨,大家还在床上熟睡之时,丁老就骑着自行车出发,到药物所周围职工宿舍,给同事和家属拜年。我和爱人至今都记得很清楚:丁老挨家挨户咚咚敲门,隔着门说“老丁向大家拜年了”。大家听到丁老熟悉的声音(他的声音很大)无不十分感动,感受到他做人的温暖。大家都夸丁老是“人民的好代表,群众的贴心人”。 

 
版权所有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 沪ICP备 05005386号 | 地址: 上海市浦东张江祖冲之路555号 | 邮编:201203 | 电话: 86-21-50806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