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科学院 联系我们  
 
站内检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IUPAC国际会议
话说第28届天然产物化学国际研讨会中的中药
发表日期: 2014-10-29
打印 关闭 浏览次数:

  2014102024日,由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主办的第28届天然产物化学国际研讨会和第八届生物多样性国际会议(The 28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he Chemistry of Natural Products and the 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iodiversity)在上海召开,来自五大洲的领域专家和年轻学子共聚一堂,共同研讨天然产物化学的学科发展、技术进步以及新兴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展示天然产物在创新药物研发中新的应用与发展机遇。 

  一、“陌生又熟悉的”人参 

  来自韩国忠南国立大学的Young Ho Kim教授带来了题为《Biological Active Components from Araliaceae Plants in Korea》的报告,精彩的内容引起了与会者广泛的兴趣。五加科植物全世界约有900多种,在中国共有160种,其中大家比较熟悉的包括如人参、西洋参、三七、竹节参等属珍稀名贵药材。Young Ho Kim教授研究的重点便是这五加科一种大家非常熟悉的人参。 

  很多人应该有听说过红参、白参或者花旗参,你是不是有 “白萝卜、红萝卜都是萝卜”的感觉。其实我们都走进了认识的误区,红参、白参和黑参并不是不同的人参品种,而是新鲜的人参通过不同的加工方式做出的成品,你看这看似熟悉的人参藏着很多我们不知道的秘密呢?Young Ho Kim教授应用现代的分析技术发现不同的处理方式的人参的活性成分(主要是人参皂苷)存在差异,且人参的花、叶子和种子里都有类似活性成分,真是浑身都是宝啊,但是 “人参虽好,可不要多吃乱吃”。 

 

  二、中药现代化研究的标兵——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 

  丹参是一种传统的活血化瘀中药,在临床上常被用来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缺血性中风等疾病。常被用来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缺血性中风等疾病。我国生产的丹参及其复方制剂品种很多,需求量颇大,但这些产品有效成分不明确,质量难以控制,导致临床疗效不稳定,不能适应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要求。 

  1992年起,中科院上海药物便开展了中药丹参的系统性研究,发现以丹参乙酸镁为主要成分的多酚酸盐是丹参治疗心血管疾病最重要的有效成分。在此基础上,研究所创新性地提出了以丹参乙酸镁作为质量控制标准,建立了拥有专利的提取精制工艺,成功研制出丹参多酚酸盐及其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这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现代中药,是中医药产业的又一重大突破。 

  去年丹参多酚酸盐的年销售额取得了非常可喜的成绩,突破35亿人民币。丹参多酚酸盐的“质量控制、安全、疗效和机制是产业化,和走向国际的关键。”我们期待丹参多酚酸盐这个中药现代化这个领头的标兵,能示范和推动更多其他中药现代化,让中药能为更多百姓造福、走向国际。 

  会上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对日本汉方、台湾传统药材、非洲特有天然产物、中药材的生物多样性、化学多样性、中药研究的新技术新方法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的交流。 

  (供稿部门:创新文化记者团;;供稿人:杨财广研究组黄悦) 

评 论
  版权所有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沪ICP备05005386号-1
地址: 上海市浦东张江祖冲之路555号 邮编:201203 电话: 86-21-50806600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08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