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赵承嘏130周年 > 生平回顾
高山仰止,大家风范
发表日期: 2015-12-08
打印 关闭

    作为中国植物化学和现代药物研究的先驱者,赵承嘏不仅为系统整理和研究中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为我国医药界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堪称科学大家。他还以科学报国、矢志不渝的爱国之心,严谨治学、执着坚韧的科学精神,勤奋节俭、克己奉献的高尚品质,成为一代爱国知识分子的典范。

    赵承嘏热爱科学,研究工作占据了他整个心灵,他一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实验室里度过的。居住上海30多年,他很少上过电影院、戏院,很少外出浏览名胜古迹。他常对人说:“一天不到实验室,就好像少了什么似的。”为了保证研究工作,他的家紧挨着实验室,除非必要,他很少离开武康路。他一生坚持自己的生活制度,每天三餐,规定时间,不提早也不推迟。晚上继续工作,直到年迈还是晚上10点后睡觉。

 图1 赵承嘏先生在实验室

  他是一位严肃、严格、严谨的学者。招聘新人,注重文化修养。凡来药物所应聘的面试者,他都首先考写毛笔字,因为他笃信“字如其人”,讲究品格中正。他讲究实验的设计,每一步都考虑仔细再做,要求非常严格。他把做实验比作厨艺,告诉同事做实验“就像做菜一样,同样的材料,不同的厨师做出来的味道完全不一样。”因此,凡是向他报告实验进展,实验人员都要仔细思考,反复实验,任何细微的瑕疵都逃不过他犀利的目光。他的论文不经反复验证,从不轻易发表,已发表论文,一经发现有误,必须立刻订正。

  他十分重视实验室建设,千方百计筹措资金,为药物所添置了旋光计、显微镜、析光计、分子量测量仪、比色计及全套微量分析仪器等,购买各种欧美出品的有机溶剂,以及订购英、美、德、法、瑞士、日本等国的化学及药学杂志,对过期本也设法陆续补全,使药物所成为国内化学期刊最完整的科研单位之一。他还亲自动手设计实验室,为了经久耐用,要求实验台、药品柜、书橱等均以上等柚木为材料,请高级木工制造,经久耐用。而实验台面则选用国产中国漆取代国外常用的苯胺黑,极具中国特色,耐腐蚀性也优于外国漆。

            

  图2、图3 上海市武康路395号(原法租界福开森路395号)实验室 

  与实验室建设的“大方”不同,赵承嘏在研究工作中却是十分节俭。他总是把极有限的经费,用在最需要的地方。在实验方面从不浪费玻璃器皿与药品。甚至沸点较低的溶剂如氯仿、乙醚及其它溶剂均用回收瓶储藏、精制后再用。当时这些试剂器皿都需从国外进口,他要求工作人员非常小心地使用,不允许随意损坏一件玻璃器皿,浪费一点试剂。对自己,他更是公私分明,绝不混淆。他爱抽烟,平时都准备两盒火柴放在不同的口袋里,抽烟时使用他自己买的那盒,做实验点酒精灯时使用另一盒火柴。

  赵承嘏的儿子赵体平回忆父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我记不得他生前讲过什么豪言壮语,也记不起他有什么特别事情。他考虑一切事情都从一点出发,就是如何能不受干扰地坚持他的研究工作,埋头于发现新的药物品种。”这便是对赵承嘏一生恰如其分的写照。他以如此平常而又非凡的一生,为我们留下了一份药物研究宝贵的财富。 

  图4 赵承嘏院士铜像

 
2015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版权所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