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科学院 联系我们  
 
站内检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上海药物所荣获2013年度浦东新区创新成就奖一等奖2项
发表日期: 2014-10-28
打印 关闭 浏览次数:

  1028日,上海浦东新区2012-2013年度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浦东新区办公中心举行,隆重表彰在科技创新战线有突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其中上海药物所岳建民研究员等完成的《若干重要中草药的化学与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和任进研究员等完成的《药物分子毒理学研究及新药安全性评价关键技术的应用和国际认可》分别荣获浦东新区创新成就奖一等奖。 

  《若干重要中草药的化学与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项目创新性地建立了以中草药的传统用途为基础,化学结构导向的研究策略,紧密围绕关键科学问题和研究目标开展工作,取得了系列具有国际影响的研究成果:阐明了55种重要中草药主要化学成分,获得了大量结构新颖和多样化的生物碱和萜类化合物,为药物先导化合物发现提供了理想的小分子库;发现重要活性的化合物62个,药物先导结构11个,阐明了多个中草药的药效物质基础;发现土槿皮乙酸具有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和微管聚合的双重作用,阐明该类化合物抗真菌和抗肿瘤的构效关系;发现二萜原酸酯类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并对其构效关系进行了总结。 

  《药物分子毒理学研究及新药安全性评价关键技术的应用和国际认可》项目建立了以分子毒理学新技术模型为基础的药物早期毒性发现体系,深入开展毒理学研究阐明活性物质毒性分子机制,不断拓展安全性评价新技术。针对若干传统常用中药活性成分,从分子、细胞和动物水平上进行了深入系统的毒理学机制研究,首次揭示了多个常用中药的肾脏、肝脏、生殖毒性作用机制和靶点,为中药的安全使用提供了依据。项目突破了长期以来我国药物安全评价体系得不到国际认可的瓶颈,通过了瑞典和比利时两个OECD成员国GLP认证和英国药监权威机构(MHRA)实验审计,建成了符合国际GLP规范的新药安全评价技术平台,率先实现与国际接轨。该项目在国际上率先提出了中药潜在毒性早期发现的新观点;建立了百余种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快速毒性筛选技术和方法,并按照国际GLP规范要求,全面提升我国新药安全性评价整体技术能力和水平,为我国药物安全性评价研究与国际水平接轨开创了先河。 

  2013年度浦东新区科学技术奖共授奖项90项。包括浦东新区创新成就奖34项,其中:一等奖7项,二等奖27项;浦东新区科技进步奖56项,其中一等奖13项,二等奖43项。 

          

  (供稿部门:科研处傅赟彬) 

评 论
  版权所有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沪ICP备05005386号-1
地址: 上海市浦东张江祖冲之路555号 邮编:201203 电话: 86-21-50806600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08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