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科学院 联系我们  
 
站内检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扫描
【中国科学报】非视觉阻遏蛋白与GPCR复合物结构获解析
发表日期: 2019-12-06
打印 关闭 浏览次数: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徐华强课题组、余学奎课题组和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上海)丛尧课题组合作,在G蛋白偶联受体(GPCR)跨膜信号转导领域获重大进展——首次解析了非视觉阻遏蛋白(Arrestin2)与神经降压素受体(NTSR1)复合物冷冻电镜结构,阐述了非视觉阻遏蛋白偶联多种不同特征GPCR进行信号整合的作用机制。研究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细胞研究》。

  GPCR作为人体最大的细胞膜受体蛋白家族,包含800多个成员,是超过1/3的临床及在研药物的作用靶标。GPCR主要通过偶联下游G蛋白和阻遏蛋白进行信号传导。阻遏蛋白包括视觉阻遏蛋白(Arrestin1和4)和非视觉阻遏蛋白(Arrestin2和3)。非视觉阻遏蛋白与GPCR复合物的结构研究一直都是GPCR领域的重点。但是,非视觉阻遏蛋白与GPCR的相互作用较弱,且组装的复合物具有高度柔性,给结构解析带来了很大挑战。

  经过多轮筛选,研究人员确定以NTSR1为模式受体,并系统探究了增强Arrestin2和NTSR1相互作用、提高复合物稳定性的各种因素。这项研究最终获得了较为稳定的Arrestin2—NTSR1复合物,并解析了其冷冻电镜结构。(记者/黄辛)

评 论
  版权所有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沪ICP备05005386号-1
地址: 上海市浦东张江祖冲之路555号 邮编:201203 电话: 86-21-50806600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08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