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讣告 |  生平介绍 |  唁电 |  纪念文章 |  影像集 |  主要论文著作 |  主要奖项 |  媒体报道 |  留言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沉痛悼念王逸平研究员 > 媒体报道
20180703浦东时报(杨珍莹):身患不治之症却坚守在新药开发第一线——追思上海药物所王逸平研究员

  ■本报记者 杨珍莹

  他和病魔抗争了25年,研制出的新药让1500多万患者受益。日前,位于浦东的中科院上海药物所举行了王逸平研究员追思会。与会人员怀着无比悲痛和崇敬的心情共同缅怀我国著名药理学家、药物所研究员、上海市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工作者王逸平同志。

  今年4月11日,年仅55岁的王逸平倒在了他的办公室里,永远离开了他钟爱的新药研发事业,办公室的茶几上,还留着他给自己“治病”的止痛针。

  30岁的时候,王逸平就被诊断患有克罗恩病,此后25年间,他病情多次加重,170多公分的身高,体重却下降到不足百斤,手术切除了1米多小肠。没有合适的治疗药物,肠胃痉挛,腹部剧痛,便血,喝水就腹泻,不敢多喝水又造成肾结石……所有这一切常人不能忍受的痛,王逸平一直忍受着。近几年,药物也渐渐失去疗效,只有不断加大剂量和使用止痛针才能稍微缓解痛苦。

  王逸平的同事、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研究员沈建华永远忘不了在汉堡与他的一次出差经历。那次王逸平突然发病疼痛难忍,“他三天三夜躺在床上无法进食,后来只能把自己泡在浴缸里,用热水缓解。”

  但王逸平硬是带着病痛,完成了一项又一项的创举:他历经13年不懈努力,成功研发的现代中药丹参多酚酸盐,被列为国家发改委中药现代化示范项目,已在全国5000多家医院临床应用,1500多万患者受益,累计销售额突破200亿元,被评为最具市场竞争力的医药品种之一,成为我国中药现代化研究的典范;他主持药理研究的抗心律失常一类新药“硫酸舒欣啶”也已完成二期临床试验。

  在去世前的那段日子,他和同事们还在为丹参多酚酸盐口服制剂这个难题倾尽全力地研究着。药物所博士研究生李惠惠形容恩师王逸平是用自己的生命让时间的沙漏尽可能流淌得“慢”一点,付出巨大努力跑赢了新药研发这场长跑。

  除了少数几位和王逸平长期共事的老同事知道他的病情,王逸平从来没有吐露过自己身患重病。今年年初,王逸平感觉自己的病情加重,激素治疗已经失效。但王逸平选择了加倍量服用激素类药物,因为他想再多争取一些时间,能把手头的两个新药完成。

  留给王逸平的时间实在是太少了,以至于他答应家人的承诺一直迟迟没有兑现。“女儿在国外求学四年,我们没有去看过她,说好今年一定要去看她,结果却还是没有去成。”妻子方洁对记者说到。

  一边承受着病痛折磨,另一边是为了研发新药,拼命追赶时间。从30岁到55岁,王逸平在与病魔斗争中,始终坚守初心,不懈奋斗。这种精神令人动容。

 

 
版权所有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沪ICP备 05005386号-1 地址: 上海市浦东张江祖冲之路555号 邮编:201203 电话: 86-21-50806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