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药物研究所刁星星课题组招聘2名药物代谢博士后
刁星星课题组主要从事药物代谢及药动学(DMPK)研究。前期系统研究了烷基侧链类药物的代谢,阐明了丁苯酞肝毒性机理,并揭示了其血脑屏障两侧代谢物浓度反转的机制。在美国NIH构建了新型毒品代谢研究策略,广泛用于司法鉴定。在美国XenoBiotic Laboratories和Celgene药企,系统学习掌握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在DMPK上的应用(低辐射能量同位素[14C])。已发表SCI论文50余篇,其中第一/通讯作者35篇,包括Drug Metab Dispos、Clin Chem、Clin Pharmacol Ther等。因科研和项目需要,诚招博士后2名。
岗位1:药物代谢博士后1名(工作地点:上海药物所)
一、岗位职责
1. 根据课题需要,独立完成DMPK相关的实验;熟悉高分辨质谱仪;
2. 协助课题组长申请基金、指导研究生课题、独立申请博士后等基金;
3. 在刁星星研究员、钟大放研究员指导下承担科研项目和部分企业合作项目;
4. 博后出站后,可留组负责科研项目,并积极推荐申请副研究员。
二、应聘要求
1. 获得药物代谢、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分析、有机化学或相关专业博士学位;中科院上海药物所要求博士毕业3年内,35岁以下;
2. 第一作者已发表至少2篇SCI论文,有较强的中文、英文写作能力;
3. 热爱科研,有独立科研能力、探索意识。
4. 乐观向上,有团队合作意识。
岗位2:代谢物鉴定博士后1名(工作地点:上海药物所苏研院)
代谢物鉴定主要是应用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LC-HRMS)发现、鉴定、定量药物的代谢物,涉及到新药研发的整个过程: 从先导化合物代谢软位点分析到临床人体放射性同位素ADME研究。其结果帮助揭示药物体内的代谢清除途径、代谢物的毒性和药理作用、代谢酶介导的药物相互作用(DDI)机理研究等。本博士后培训的主要目标是为中国药企提供急需的支持新药研发的药物代谢高端人才。
一、岗位职责
1. 应用LC-HRMS(高分辨质谱仪)开展代谢物鉴定、代谢酶表型等研究;
2. 使用体外代谢或体内ADME研究体系和方法完成药企和科研单位新药研发项目;
3. 在刁星星研究员、朱明社博士联合指导下,建立和发展新型药物(ADC、PDC、PROTAC等)ADME研究的新策略和方法;
二、应聘要求
1. 获得药物代谢、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分析、有机化学或相关专业博士学位;中科院上海药物所要求博士毕业3年内,35岁以下;
2. 有高分辨质谱仪使用经验和有机化学基础,对药物代谢有一定了解;
3. 热爱新药研发,具有独立科研能力、第一作者已发表至少1篇SCI论文;
4. 乐观向上,有团队合作意识。
待遇条件
(1)按照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相关规定提供与学历和经验相匹配的有竞争力的待遇;(2)承担横向项目和发表论文均有业绩补贴;(3)出站后,推荐中资、外资药企工作。
应聘方式
应聘者请将个人简历发至:xxdiao@simm.ac.cn,标题注明“博士后”。Email简述对岗位的理解、个人职业规划和期望待遇。对符合条件者尽快安排面试。应聘资料恕不退还,招聘单位将予以严格保密。本招聘启事直到岗位招满前一直有效。
附钟大放研究员、朱明社博士简介:
钟大放,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研究员,药物代谢研究中心主任。1989年在德国波恩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94年回国工作,1996年获得中国“杰青”。发表SCI论文240余篇,发表中文论文260余篇,出版专著和译著5部。指导毕业博士生48名,硕士生90余名。带领团队开展了250余项创新药临床前ADME实验,其中已有20种1.1类新药在中国批准上市。现任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中国药学会医药生物分析专委会主任,以及国内外多种学术期刊编委。
朱明社,在美国SUNY Albany获得博士学位,在华盛顿大学受到药物代谢博士后训练。有20多年国际药企和6年咨询服务/CRO的工作经验,参与了多项上市新药的药物代谢研究(如阿立哌唑、达格列净、安罗替尼、恩沙替尼、环泊酚、奥雷巴替尼)。发展和建立了当代高分辨质谱代谢物鉴定的基本流程和关键数据处理方法、建立和验证了最常用的高灵敏度测定放射性代谢物谱方法,发表了100多篇研究论文和2本专著,连续10余年在ASMS组织和教授质谱技术在DMPK应用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