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实”看科研工作者的自信

(研一 闫克念)
  扎实、务实、朴实为科研工作者的“三实”。我的导师陈小华研究员是这“三实”的践行者,同时也将这样的思维体系和科研经验传授给了他的每一位学生。
  就在今年三月我刚刚进组工作,陈老师安排我合成一个手性配体作为独立接手课题之前的训练。刚做完第一步,陈老师随即根据我的操作表现与我沟通交流,让我开始深刻反思我是否适合从事科研这一根本问题。在陈老师的教导下,一方面我开始意识到我本科四年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的薄弱,另一方面也让我领会了国内顶尖学府毕业生的水平。陈老师告诉我从事科研工作,必须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和严谨认真的科研态度,对于特定实验要求的操作细节要一丝不苟执行才能体现科研的专业性。他紧接着为我设计了一系列密切贴合未来课题开展需要的实验内容作为训练,我的操作水平随之不断提升。
  科研工作者面对具体问题要发扬务实精神,也就是广泛发现问题和广泛解决问题。平常阅读文献,我们往往会只关注于文献中合成了哪些化合物以及合成路线,还有构效关系,陈老师指导我们阅读文献要有整体把握课题的意识,从课题的发起到最终论文的呈现方式都要调研清楚,一方面可以为我们的课题提供指导,同时也可以使我们意识到现阶段与国际一流课题组之间的差距。就拿顶级期刊的配图为例,尽管一篇文章的表现形式并不能盖过一个课题本身的价值,但好的“软件”无疑是好的课题的一部分。陈老师指导我们学习文献中绘制图表的样式,自己在网上跟着教程学习,使我深深地意识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明确差距弥补差距,是做科研的重要思想。
  作为在外行看来高大上的科研工作者,同时也是普通老百姓眼中的知识分子,其实科研本身的强度和压力几乎不会使科研工作者们感到一丝自满,朴实是一种普遍的精神和状态。对于大部分参加工作的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而言,生活是一种在挣扎和安逸之间游走穿梭的混合体,一方面社会传媒促使年轻人营造精致优雅的生存环境,另一方面社会现实又让年轻人与银行账户、通勤时间和休假日期等数字为伴。对于科研工作者而言这种感觉也是普遍的,因此我们整日与实验室里的试剂器械打交道,就如同无数同龄人在为每月的房租打拼一样,科研工作者没有什么特权和优势,物质上的朴实也意味着精神上的朴实,科研工作者同样是早高峰地铁上的一员。
  但科研人员还是有一点特殊之处,那便是基于“三实”的自信。每个人在工作受挫都会产生负面情绪,而这种情绪唯一的消除方式就是工作发生转机,科研工作的奇妙在于完全由人引导但又不完全任人操控,因此科研工作的转机在于我们平日积累所获得的扎实基础,在于对于问题的敏感和广泛收集信息为己所用的务实,还有一份坚定朴实的初心,这是我们发现自我成就自我的途径,也是面对困难并将战胜困难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