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所 网站地图
  所庆主页 所庆新闻 祝福题词 流金岁月 所歌所训 学术活动 视频在线 所庆珍藏 所庆文集 所庆征文 所庆摄影 通知公告 园区风光 联系我们  
回到主页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八十周年庆 > 所庆征文
所庆征文
无标题文档
    所庆新闻
    祝福题词
    流金岁月
    所歌所训
    学术活动
    视频在线
    所庆珍藏
    所庆文集
    所庆征文
    所庆摄影
    通知公告
    园区风光
    联系我们
众里寻她千百度18
发表日期: 2012-07-26
打印 关闭 浏览次数:

  报考药物所读博的时候,我已经30岁了。经过六年的社会历练,和许多人一样,我不再激情飞扬,对自己的有机化学专业和大学教师身份与其说是喜欢,不如说是现实的谋生手段。想着老夫子“三十而立”的训言,加上有点厌倦大学教师的清闲和无所事事,想让自己过得充实一些,于是报考了药物所。一是希望能有个博士学位,为将来的职称晋升添加砝码,给妻儿一个平稳安定的生活;二是想着有了博士学位,可以申请点课题做做,不至于做一个闲人,那时以为三尺讲台会是我一生的岗位。

  不记得哪位作家说过: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我做梦也没有想到进入药物所攻读博士会成为我人生的重大转折,因为正是在药物所,我发现药物化学才是我真正感兴趣的专业。古人云:不为良相,则为良医。而药物化学工作者,我觉得是超越良医之上的。即便是名医,一生能救几人?而一种药物其对病患的普惠率之高是良医难以企及的,只是药物的发明人更多是幕后英雄。由于新药研发的成功几率极低,需要研究者不光要有药物分子设计的锐利目光,更要有百折不挠的勇气、恒心和毅力,我喜欢这样的挑战。

  进入药物所以后,我有幸成为谢毓元院士的学生,除了高兴,更多的是惶恐。因为本科是化学教育专业,硕士时念的是显色剂(偶氮染料)专业,对药物化学知之甚少。除了考研时读过两本药物化学书,其它的可以说是一无所知,加上原来实验训练偏少,所以更多的是对学业的担忧。因此从进入药物所的第一天起,丝毫不敢懈怠,几乎所有的课余时间都用在图书馆和实验室了。到药物所读博的第一个体会是这里的学术资源丰富。关于药学研究方面的资源可以说是应有尽有,很少需要到外单位去查阅文献。药物所充足的图书资源为我提供了养料,我常常为自己研读文献时的丁点新发现窃喜,尤其是设计出专利和文献没有报道的新结构的时候。尽管每天很忙,但一点也不觉得累,用“久旱逢甘霖”来形容真是非常确切,除了因为喜欢这个专业,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实验经费比较充裕,做实验不用缩手缩脚,这是我的第二点体会。我当时真有小蚂蚁掉在蜜罐子里的感觉,不象读硕士的时候经常为缺少实验试剂发愁。而我最大的幸运就是有谢先生这样一位德才兼备的导师:能宽容我的失败,能鼓励我自由探索,并能及时指出我的不足,纠正我的错误。我清楚地记得第一次向谢先生进行研究生工作汇报的情景,我的课题是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谢先生听完汇报,只说了一句:你觉得你合成的结构象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吗?是啊,连drug-like都做不到,遑论做药?谢先生的语气虽然并不严厉,但我当时真是非常羞愧。因为有了先生的宽容和鼓励,后面的设计和实验逐渐得心应手,设计出的系列化合物活性很好, 部分化合物在分子水平上的活性超过了阳性对照,体内也有较好的活性。发表的工作受到了国际同行的关注和好评,还有国际搜索引擎将其列为雌激素受体研究领域Top 10的文章。我想这些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药物所读博的三年中做药物化学初步积累的经验和培养的思维方式,也是在这三年中我对药物化学有了一定的了解,从而坚定了我从事药物化学的决心。

  另外一个记忆深刻的事情就是到药物所图书馆查阅资料。那时电子杂志还未普及,只能去翻看新到的纸版学术杂志。我常在书架旁、走道边遇到嵇汝运先生,有时与先生共坐一桌浏览文献。嵇先生不但文献读得仔细,还会认真地做阅读卡片。每次碰到嵇先生,他都会亲切地朝我微笑,嵇先生的平易近人和敬业精神给我极大的教育。我在心底里告诉自己,象我这样一个资质普通的人,想要在药物化学领域做出点成绩,光有对药物化学的热情还不够,应该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到研究中去。

  我从药物化学的门外汉,到今天成为药物所的一名博士生导师和课题组长,我的每一步成长都离不开药物所这块沃土的培养,开明的领导、优秀的师资、良好的科研氛围、自由的学术精神、充裕的学术资源,成就了今天的药物所。我曾经引用王国维关于学问的三重境界来类比我们创新药物研究的三个境界,其实我清楚地知道,前面两个境界其实一直在经历着,以后也会一直经历,能否达到第三重境界:“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那就不但需要热情和坚持,还需要命运女神的青睐。

  但有一点我很清楚,能从事自己喜欢的药物化学专业,足矣!我会用我的热情和坚持去寻觅,去探求,去等待,只为了那一刻蓦然回首的惊艳!

  

  杨春皓(杨春皓组)

评 论
版权所有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 沪ICP备 05005386号 | 地址: 上海市浦东张江祖冲之路555号 | 邮编:201203 | 电话: 86-21-50806600